小9体育直播官方免费下载小9直播体育app最新
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秦凤玉:科创赋能产业蝶变 全力当好长三角一体化“上进生”
发布时间:2025-03-06 20:51:06   来源:小9直播软件

  作为“华佗故里”,亳州承载着1800余年中医药文明的基因。当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吹拂皖北大地,这座四省通衢的枢纽之城乘势而上,紧抓机遇,将“世界中医药之都”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如今,亳州正以全球最大中药材交易中心为支点,构建起从田间药圃到国际市场的全产业链条,用“药不到亳州不齐”的底气,向世界递出一张独具特色的“健康名片”。

  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秦凤玉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亳州聚焦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服务等维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通过建立科技领军企业遴选机制,“一企一策”培育科技领军企业。聚焦“4+6”产业集群,筛选招引一批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辐射能力强、实力丰沛雄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科技含量高的“瞪羚”“独角兽”企业。谋划建设亳州科创中心,争创1—2家顶尖孵化器,不断解决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的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是亳州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秦凤玉表示,亳州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充分的发挥四省交汇、左右逢源等优势,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链接苏浙地区协同发展,全方面实施“六一战略”,全力当好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发展的“上进生”。

  亳州中医药产业基础雄厚。亳州协同发展中医药、食药同源大健康、草本美妆三大领域,产业链条覆盖种子种苗组培繁育、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颗粒剂生产、中药材流通、中医药科研、中医药文化传播等各环节,2024年产业规模达2102.6亿元,同比增长11.9%。现有持证药品生产企业258家,其中规上医药制造企业216家。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中药材市场,专业市场交易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50%以上。

  打造多元的开放平台为国际化按下“加速键”。亳州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中药材商贸流通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数字中医药试点市,建成投用皖北首家保税芝麻仓库、食药同源商品仓库,并加快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亳州联动创新区、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B型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高能级开放平台。

  多年来,亳州坚持借船出海,大力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已连续举办40届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理事会秘书处永久落户亳州,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经贸合作更加密切。2024年亳州中药材进出口额达7.7亿元,同比增长16.2%,占安徽省的89.5%、全国的7.8%,中药材出口业务扩展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济人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在欧盟广受欢迎,疏风解毒胶囊在新加坡完成注册、成为安徽省首个出海的中药专利药,太阳升医药关黄母颗粒、奥硝唑片登陆非洲市场。

  在规范交易市场方面,制定《亳州现代中药材市场高质量建设方案》,采取“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建设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中药材趁鲜切制市场、花草茶和大健康市场、中成药市场和进出口商品市场,规范提升实体市场。围绕中药材商贸流通全链条,建立覆盖市场建设、产品质量、技术支撑、衍生服务、国际对接5个方向的标准体系,新制定一批标准并推动应用。推动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改革,完善中药材市场信用监管系统,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公示机制,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氛围。

  此外,亳州正在积极打造更具特色的亳药品牌。亳州启动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和品牌赋能行动,支持中医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商标品牌建设,优化商标注册、品牌培育、品牌推介等服务供给,打造“百药联盟无假货、无欺诈”品牌,培育“亳州养生”“谯城花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构建以重点品牌带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亳州中医药特色品牌体系。

  2024年,亳州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998.7亿元,居全省第1位。亳州找准赛道,支持涡阳县“精品粮油+调味品”、蒙城县“肉牛+蔬果”、利辛县“肉牛+菌菇”、谯城区“食药同源食品+花茶”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做优品牌,认证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500个、省名牌产品和“皖美农品”56个。此外,拓宽平台,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7个,搭建阿里巴巴“亳州中药材”“亳州养生茶”特色专区,开设“亳品汇”名优特产集聚营销平台。

  在狠抓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亳州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轻纺服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六大新兴起的产业。2024年,六大新兴起的产业中有五个产值突破百亿,合计产值786.9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6.8%,涌现出繁枫真空、鸿路钢构、伯希和、翰联色纺等一大批规模大、效益好、发展快的潜力企业,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越来越有起色、越做越有做头。

  秦凤玉: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亳州认真贯彻习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实际、扬亳所长,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以“上进生”的奋斗姿态落实落细、用好用活各项政策,“高质量”慢慢的升高、“一体化”越来越强。

  亳州全力当好“上进生”,做实精准招商。深入研究本地产业和沪苏浙区域资源,绘制重点区域招商作战图、产业链全景图、招引目标企业图谱、行业商协会图谱,组建招商工作组,开展驻点招商,实施挂图作战,精准招引沪苏浙区域优质项目落地。2024年,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全年招引落地沪苏浙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5个,总投资689亿元。

  例如,珍草制药(安徽)有限公司中药提取及中成药生产线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个,涡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徽牛云”平台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全市销往沪苏浙地区农产品647.65万吨,销售额670.96亿元。谯城区入选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

  联手“优等生”,亳州深化结对合作。2024年,亳州积极地推进全市6个省级开发区与沪苏浙开发区签署的15个合作协议落实。亳芜浙江五金机电产业园入驻企业30余家;上海市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一期建成;蒙城县与奉贤区金汇镇共建的金蒙产业园已建成正在开展招商;利辛县与奉贤区青村镇合作,挂牌成立利辛县县长三角产业协作园区。

  在产业融合方面,高标准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提升各载体承接能级。围绕“4+6”产业集群,结合产业图谱,在沪苏浙地区开展精准招商,完善交通、金融、土地等要素支撑,吸引长三角重点项目落户亳州。依托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借助长三角城市先进“双碳”技术,研究绿电及碳交易合作路径,合作零碳产业项目或共建园区。

  与此同时,亳州着力构建跨区域创新生态,加快推进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耦合,深化与沪苏浙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亳州分中心作用,新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强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研发、创新、中试平台,重点支持中药新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推进药品品种批号转移,积极承接沪苏浙地区中成药生产项目。探索飞地用才、柔性引才等方式,开展多层次人才交流。

  在拓展合作维度方面,亳州聚焦产业链“拉长、拓宽、补短、赋能”,实施沪苏浙项目招引攻坚行动,优化产业专班和产业招商组,大力招引沪苏浙重点项目落地。探索“区中园”“园中园”等模式,建成投用上海市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培育壮大精品粮油、绿色蔬果、生态畜禽等细分产业,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销往沪苏浙地区。

  亳州坚持走“科创+产业”路子,支持企业攻坚关键技术,提升核心能力。如,在中医药产业方面,推动中药饮片加快向中成药制造、生物制药、中药提取、配方颗粒生产、中药装备制造、中医药科学技术研发等转变。济人药业独家产品疏风解毒胶囊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专利金奖等荣誉。

  在智能化改造方面,亳州加快企业智改数转,打造中医药、白酒等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推进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更好赋能企业未来的发展。亳州市216家规上医药制造企业已有211家实现数字化改造,占比达97.7%,协和成药业中成药及配方颗粒智能车间项目预计实现生产效率提高25.3%,经营成本降低22.1%。古井集团通过建设古井智能产业园实现酿酒全自动化,劳动效率是原来的8倍。

  秦凤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三次来安徽考察,都聚焦科学技术创新。把要求在亳州落实落地,必须找准着力点、关节点,关键就是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亳州始终沿着习指引的方向,坚持科技打头阵,聚焦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服务等维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返回产品列表
Copyright©2018 小9直播软件(Wuxi maggi ultrasonic equipment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超声波清洗机专业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