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毛主席亲自出席了这次会议,党代表都十分激动。而在持续了几个小时的会议过程中,整个的气氛都十分活跃。
当会议结束以后,代表们准备用热烈的掌声欢送毛主席,可毛主席却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就在这时,周总理发现了毛主席脸色苍白,正颤抖着双手扶着椅子,想要尽力起身,可没过多久却又坐倒在椅子上。这让周总理意识到,主席此时的身体健康情况不太好,恐怕不能在众人面前站起来。
于是,周总理站起来及时为毛主席解了围,那么毛主席身体怎么了?周总理又是如何为毛主席解围的?
1973年8月24日,十大会议召开,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49名代表参与会议。
此次会议意义重大,从时间上来看,新中国已经成立了20多年,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与探索,也面临新的问题与抉择。
与此同时,毛主席在此次会议之前,已经很久都没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了,群众都对他有着无比的信任与依赖,直到毛主席亲自出席会议,大家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在1972年,很多重要的活动与场合,都不见了毛主席的身影,甚至很多重要文件中都没有毛主席的签字,一时间众说纷纭,民众之间存有多种猜测。
面对民众的担忧,中央甚至特意在对外报告中作出回应:毛主席的身体很好,大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可没能亲眼见到主席,大家的内心总还是充满了担忧。
直到十大,毛主席终于出席了会议,全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十分激动。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他走路时有些艰难,甚至不能够长时间站立,身体健康情况依然不是很乐观。
然而,大会开始,毛主席走到主席团中央,用大家阔别已久的,熟悉的湖南口音宣布道:“中国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始!”
一时间,现场又是掌声如雷,当掌声慢慢平息以后,全场都安静下来了,大家都静静注视着毛主席,等待他接下来的发言。
毛主席笑着摇了摇头,此时他的身体健康情况依然让他力不从心,他再也不能像曾经那样,发表充满激情地演讲了。
周恩来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就拿起政治报告的稿件开始宣读,毛主席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当听到重要的地方,毛主席才会简短地做出几个字的评价。
后来,根据毛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的回忆所说:“毛主席晚年腿脚并不灵活,所以不能长时间站立。”
“十大在散会时,我看到主席两只手扶着椅子使劲地往下压,此时,我立马便意识到了不对,忙叫人过去搀扶,使主席稳稳的站了起来。”
此时常人已经持续了10分钟之久的掌声,周总理看到了毛主席微微颤抖的双腿,于是赶紧让主席坐下。
主席听到这话,内心十分感动,可他不想让大家看到自己行动不便,于是只好说道:“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
于是,周恩来走到台前为毛主席解围:“毛主席要目送大家退场,请大家各自行动起来。”
这话一出,党代表们终于有序地分成各路退场,在途经毛主席的时候,他们都热切地与毛主席握手,主席也亲切地对他们露出微笑,目送他们一一离开。
当所有党代表都离开之后,毛主席与周总理相视一笑,此时的他们已一起经历了许多革命与事件,早已有了十足的默契。
彼时周总理也已经身患癌症,有一次他工作到深夜,竟然连续流了两次鼻血,当工作人员给他简易地处理后,周总理却仍要继续工作,导致血一直没有止住。
工作人员十分着急,强行让周总理休息。可周总理却说:“你要为我的健康负责,那谁为前线作战的将士负责呢?”
那时正逢抗美援朝的重要时期,周总理日夜操劳,一直压榨自己的身体,想要为前线的战士多做一些打算。
在十大召开完之后,毛主席听说了周恩来的病情恶化,还想要亲自去医院探望,可由于毛主席自己身体也不好,就只能找人探望。
他还为周恩来特意定制了一个沙发,让周总理在手术过后,能够舒服地坐在沙发上,看文件看报纸。
他们一直劳累,甚至过度消耗着自己的身体,可他们自己却毫不在意,只想着能够为人民,再多做一点贡献,这一点从新中国成立后,就能够准确的看出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毛主席终于能够不再疲于四处奔波,到处带兵打仗了。
可是虽然如此,毛主席的工作重负却丝毫没有减轻,相反,新中国的建设,遇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毛主席一天要持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而不规律的上班时间,让毛主席吃饭和睡觉都没有了准点,长此以往,毛主席患上了失眠,再加上主席忧虑的时候,就喜欢抽烟,这让毛主席的身体渐渐开始走下坡路。
1953年,时任北京医院院长的周泽昭,接到了“负责毛主席保健工作”的任务,根据他制定的运动方案,毛主席的身体逐渐调理的好了起来,人看着都更有力气了。
然而到了60年代,我国的国际形势急剧恶化,中美长期对立,中苏关系恶化,以及爆发的中印边界战争,以及珍宝岛战役,这让我们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的打击与问题,毛主席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持续工作,他再度患上了失眠问题,甚至不依赖安眠药就完全不能入睡。
1970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召开,毛主席讲话结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这让他想到自己的身体出了大问题。
毛主席渐渐出现了咳嗽、乏力等症状,甚至有时候还会有持续的低烧,但当时忙于工作的毛主席,并没有把这些毛病太放在心上。
直到1971年的冬天,天气比往年更加寒冷干燥,主席患了一场感冒,当时没太注意,以为只是小病,可去检查才发现,主席已经患上了大叶性肺炎,而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心脏健康。
后来经过调养,毛主席的症状基本消失了,可从此以后,吃药却成了毛主席生活的必需品,他的身体再也没有恢复到之前的状况,体质也慢慢变差了。
1971年,毛主席离开北京,踏上了南巡之旅,出发之前,他无不动容地说道:“趁着我还能走,要再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每到一个地方,毛主席都会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他也十分亲切地与当地民众交谈,大家都说毛主席焕发着满面红光,一定能活到很长的寿命。
可也许是这次南巡之旅,还是消耗了太多的体力,毛主席在回到北京之后不久,肺炎又再度复发。
当时北京到了冬季,天气严寒多变,使得毛主席不断感冒发烧,治疗变得也十分艰难。
医疗小组准备采用注射抗菌素的方式,为毛主席治疗肺炎,可毛主席认为,这种方法会使身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下降,便拒绝了这种方法。
后来,医疗小组只能采用口服抗炎药的方式,来为毛主席治疗,可是,这种办法虽然能够缓解毛主席局部的炎症,但却不能彻底使肺炎得到根治。
1972年1月,毛主席的病情变得已经十分严重,行走对于毛主席已经十分困难,现在他必须要在他人的搀扶之下,才能慢慢行走。
陈毅生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是毛主席的多年好友,这一条消息让毛主席受到了沉重打击,身体健康情况也更加恶化了。
10月6日那天,陈毅的追悼会在北京召开,为了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着想,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劝他不要前往参加。
可毛主席内心悲痛,毅然决定参加追悼会,由于当天室内温度过低,毛主席因而受了寒。
毛主席的身体本就没有完全恢复,这下变得更虚弱了,除了低烧以外,毛主席双腿的浮肿也加重了,这让医护人员十分担心。
1月18日,毛主席突然昏迷了过去,医护人员立马对他展开了抢救,后来毛主席苏醒了过来,却十分虚弱。
面对周恩来的忧心忡忡,毛主席还是露出了笑容,他说:“恩来,别担心我,战争时期那么多枪弹从我身边擦肩而过,我都没事,这小小的病魔怎么会击垮我呢?”
毛主席一如既往地流露出乐观旷达的大无畏精神,他不愿让别人过多地担心他,他希望将更多的精力,还是全部放在工作上,而对自己却很少关注。
在周恩来的一再坚持下,毛主席才终于同意进行一次彻底的全身检查,这次检车已经拖了太久,之前毛主席总是忙于工作,一再推辞,错过了很多时机。
然而检查过后,结果却不容乐观,除了本来的肺炎已经加重以外,医护人员还发现,毛主席此时已经患有血性心力衰竭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症状。
毛主席原本想坚持说自己的身体没有大碍,可为了在1972年与尼克松举行会谈,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才决定好好配合治疗,以恢复更好的状态。
1974年初,毛主席的眼睛开始渐渐模糊,工作人员发现以后,多次督促毛主席前去检查,等他终于到了医院,诊断发现为“老年性白内障”。
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尽快做手术,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处理问题,可毛主席却并不是特别喜欢以手术的方式,对身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这次还是眼睛,这让他觉得不安心。
毛主席一直都喜欢看书读报,到了晚年他更是经常手不释卷。他不仅每天阅读最新的新闻消息,而且国外的动向他也都要知道。
除此以外,毛主席还读了很多类型、古今中外的书籍,照毛主席的话来说,学习是永远不能停止的。
可现在有了眼疾,看书对于毛主席来说,是一件十分吃力,甚至渐渐不能够做到的事情。毛主席就让他的秘书张玉凤读给他听,毛主席每次都听得很认线年夏,毛主席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次摔跤使得他本来严重的眼疾,又变得更恶化,
,这对毛主席来说无比煎熬,他做所有的事情都变得十分费劲,这对于过去停不下来看书的毛主席来说,十分不习惯。可毛主席却凭借钢铁般的意志,撑过了在黑暗中度过的一年,甚至仍然摸索着,
,也只有在知道一切事情都顺利之后,毛主席的内心才会觉得好受一点。然而,以毛主席此时的身体状况,
,他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也不做什么样的事情,只是自己在房间里发呆,回忆过去那些珍贵的回忆和故人。
毛主席了解这一个消息的时候十分悲痛,这位陪伴他多年的老友,竟然也离开了他。当时,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这一条消息,告诉了毛主席,他只是点头说知道了,
1976年1月31日,正逢春节,毛主席身边久违了来了很多人,他们陪伴着毛主席,想让他再高兴一点。
,然后,毛主席静静地闭上了眼睛,从此再也没有醒来。9月9日,一颗流星划过黑暗的夜空,一代伟人就这样离开了人间,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这一生他都在操劳着,他日夜不停歇地忙碌着,他与封建势力作斗争、与反动派作斗争,与侵略中华民族的敌对势力作斗争,